电源管理
最新课程
- 高压系统功能安全简介
- 揭秘高压应用安规中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管理微型逆变器中的电源转换挑战
- 比较三相工业系统的交流/直流电源转换拓扑
- 隔离认证概述及其对高压设计的意义
- 在基于 GaN 的电源中实现钛金级效率
- 提高 800V SiC 牵引逆变器效率和功率密度的主要设计注意事项
- 如何设计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储能系统
- 使用传统升压控制器创建初级侧调节反激式转换器
- 相移全桥转换器基础知识
热门课程
1.3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续
当 A 相上管导通时间完成之后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进入了
我们的第二个时间周期
第二个时间周期
它对应的几个状态就是
A 相跟 B 相的上管
它们都是处于一个不导通的状态
那么 A 相的下管跟 B 相下管
那么都是处于一个导通的状态
所以说我们在这个时候
也就是说我们输入的电源
跟我们这整个供给
是处于一个断开状态
因为我们的 Q1a 是处于关断的一个状态
所以说我们这个时候
分析两路的一个工作状态
也就是 La 跟 Lb 上它们都是同样的
有加一个输出电压的反压
那么也就是意味着我们 La 跟 Lb
都是处于一个续流的状态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来看这个串联电容
那么我们来看
这个串联电容上的一个回路的情况
因为在这个状态下
我们的两个上管
也就是 Q1a 跟 Q1b
它们都是处于不导通的一个状态
那么我们的这个串联电容
它实际上就找寻不到一个支路
能够使它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回路
所以说我们在第二个周期的时候
我们在串联电容上的一个电压
也就 Ct 上的这个电压
实际上是一个稳定的电压值
因为它电容上那个电压
它找不到一个回路来进行放电
那么对于我们 a、b 上
两路的一个电感电流
它实际上都是加了一个
同样的输出电压的一个负压
那么这个时候同样都是以相同的斜率
来做一个电流的续流
那么相应的对于 a、b 两相的
一个 SW 点电压值的话
因为两个都是处于续流的状态
所以它们 SW 点上的电压都是为零
那么到了第三个状态
第三个对应的阶段就是
进入了 50% 的周期之后
那么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后半个周期
也就是说我们的那个 b 路的上管
也就是 Q1b
它是处于一个导通的状态
b 路的续流管 Q2b 是处于一个不导通状态
那么相应地
这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给 Lb 的充电回路
我们可以看到因为 Q1b 它导通了
所以说 Ct 上一个电压
它能够直接通过 Q1b
加到我们的 Lb 的左端来
那么我们其实在 Lb 上它会有一个电压
会等于 Ct 的电压减去一个输出电压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
Lb 的电压它是呈一个直线斜率上升的状态
也就是它是处于一个充电的状态
那么对于 a 路的电感来说
因为这个时候
它的那个续流二极管 Q2a
依然是处于一个导通状态
加在我们 La 上的一个电压
依然是我们的输出电压的一个反向电压值
所以说我们的 a 路的一个电感电流
依然是处于一个续流的状态
那么对于我们 Ct 上的一个电压值来说
因为这个时候 Ct 实际上是
通过 Lb 向输出进行放电
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 Ct 的电压
它是呈一个一定的斜率进行下降的
那么我们分析了这个时候
SW 的一个电压波形
对于 a 路来说
因为 a 路依然是处于一个续流状态
那么 SW a 路它依然是处于零
那么对于 b 路来说
b 路电压实际上就是等于
VCt 的一个电压
也就是接近于一个输入的一半电压
第四个状态
那么当我们进入了后半个周期的时候
我们的 b 路的上管
也是处于一个不导通的状态
也就是它也关断了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 b 路的续流二极管
依然是要相应地做一个导通
那么这时候又会进入一个
两相都进入一个续流的状态
那么这跟我们前面的第二个时间周期
时间是很相似的
相应的也就是两路的上管
都是处于不导通状态
那么两路的续流二极管
都是处于一个导通状态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
它们的工作模式跟第二周期是很相似
a 路跟 b 路的电感电流
都是呈一个斜线的放电的状态
那么 Ct 上的一个电压
依然是处于一个无法放电的状态
因为它找不到一个放电的回路
那么对于两路的 SW 点的一个波形
因为两路都处于续流状态
所以说两路的 SW 点它们的电压都是为零伏
- 未学习 1.1 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的介绍, 应用及优势
- 未学习 1.2 驱动器设计考虑
- 未学习 1.3 开关性能
- 未学习 1.4 硬开关,软开关案例
- 未学习 1.5 测量
- 未学习 1.6 仿真及总结
- 未学习 1.1 TI PMBus简介课程
- 未学习 1.2 TI PMBus简介课程(一)
- 未学习 1.3 TI PMBus简介课程(二)
- 未学习 1.4 TI PMBus简介课程(三)
- 未学习 USB Type C介绍
- 未学习 USB PD介绍
- 未学习 45W单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45W双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1.1高频降压变化器的局限
- 未学习 1.2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 未学习 1.3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续
- 未学习 1.4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主要优点
- 未学习 1.5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测试结果
- 未学习 1.6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设计要点
- 未学习 1.7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PCB
- 未学习 1.1反激式变压器的概论
- 未学习 1.2反激式变压器的磁心损耗
- 未学习 1.3反激式变压器的铜损
- 未学习 1.4反激式变压器的漏感和嵌位电压
- 未学习 1.5减小反激式变压器的EMI性能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1) – 应用概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2) – 拓扑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3) – UCD3138控制方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4) – 测试结果的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5) – 性能及总结
- 未学习 电源系统设计工具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一)课程概览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二)工业及汽车运用DCDC的主要特点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三)降低开关电源EMI干扰的方法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四)通过优化PCB layout 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五)通过控制开关点的Slew Rate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六)通过频率抖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七)通过增加EMI 滤波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八)— EMI 优化技巧小结
- 未学习 1.1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 补偿的原因和目的
- 未学习 1.2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零点和极点
- 未学习 1.3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4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5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反馈回路介绍
- 未学习 1.6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补偿实例
- 未学习 1.7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8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1 升降压变换器的应用,实现方式和拓扑
- 未学习 1.2 LM5175控制的升降压变换器工作原理
- 未学习 1.3 设计举例
- 未学习 1.4 PCB板布局介绍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1)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2)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1)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2)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1)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2)
- 未学习 德州仪器电源新产品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上)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下)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上)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下)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
视频简介
1.3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续
本节介绍新型的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各个工作模式,典型的工作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