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管理
最新课程
- TI 高压研讨会
- 从零开始学 PSpice® for TI 仿真工具 - 手把手操作实训课程
- 高压系统功能安全简介
- 揭秘高压应用安规中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管理微型逆变器中的电源转换挑战
- 比较三相工业系统的交流/直流电源转换拓扑
- 隔离认证概述及其对高压设计的意义
- 在基于 GaN 的电源中实现钛金级效率
- 提高 800V SiC 牵引逆变器效率和功率密度的主要设计注意事项
- 如何设计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储能系统
热门课程
45W双端口AC/DC方案介绍
前面我们介绍了单端口 45W 的设计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 45W 双端口的
AC/DC 的变换器设计
那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应用
在第一个双端口的设计中
我们每一个端口标称 45W 的功率等级
其中任意一个端口它接上负载的时候
能够提供 45W 的输出功率
而当两个端口都带负载的时候
每一路也能够单独提供 45W 的功率
也就是说能够提供 90W 的总功率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 90W 的反激线路
事实上我们可能需要
它带有 PFC 功率因素校正线路
输出电压会为 20V,24V 之类的高压
然后通过两个 DCDC 的降压线路
降到合适的控制电压
每个输出端口都会
配有一个 PD 控制器 TPS25740
它们通过 CTL 引脚来
控制 buck 的反馈网络
从而调整输出电压为 5V,9V 或者是 15V
PD 控制器
还控制通道的开通或者是关断
因为每个端口都会带 45W 的满功率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
它的用户体验会非常不错
但是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它的设计比较复杂
成本也会比较昂贵
双端口的第二个选择是
我们在每一个端口仍然标称 45W 的功率
当其中任何一个连接负载的时候
它可以满功率输出 45W
当两个端口同时插入负载的时候
它们每一个降额为满功率的一半
也就是 22.5W 的功率等级
那这是设计的一个系统框图
在这个方案里
我们只需要用到 45W 的反激线路
然后我们仍然需要用
两个 45W 的 DCDC 的降压线路
我们需要用两颗 TPS25740A
进行输出电压的控制
每一个降压线路
我们需要配一个 PD controller
TPS25740A 进行输出电压的控制
以及每个通道 MOSFET 的导通和关断
相应的 TI 的参考设计 PMP20271
它使用了双 buck 的
controller LM5140
我们还可以考虑第三种解决方案
每个端口标称 27W
其中任意一个端口可以提供 5V,9V 电压
27W 的功率等级
也就是 3A 的电流
而当两个端口都有负载连接的时候
它会自动降额为 5V 15W 的输出
也就是说总共是 30W 的输出功率等级
因此相应地
我们只需要一个 30W 的反激线路
然后用两颗 TPS25740A
它们直接控制反激的输出电压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提到的两个降压线路
在这里面已经被节省下来
很显然采用这种方案
我们可以获得最高的效率
以及最低的 BOM cost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课程的内容
USB Type-C 给我们熟悉的
USB 生态系统带来显著的改变
它使得只用一种适配器覆盖
所有消费类产品成为了可能
USB PD 拓展了 USB 的应用范围
特别是那些新的非传统的应用场合
最后即使是最简单的
USB PD 的应用场合
局限于充电的应用
它都会有非常多的选择以及非常多的功能
必须根据系统的要求进行优化设计
下面这里附上了一些 TI
关于降压 DCDC 控制器包含
TPS40304, TPS40322 以及 LM5140
大家在用的时候可以相应地选取考虑
谢谢大家,祝您愉快!
- 未学习 1.1 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的介绍, 应用及优势
- 未学习 1.2 驱动器设计考虑
- 未学习 1.3 开关性能
- 未学习 1.4 硬开关,软开关案例
- 未学习 1.5 测量
- 未学习 1.6 仿真及总结
- 未学习 1.1 TI PMBus简介课程
- 未学习 1.2 TI PMBus简介课程(一)
- 未学习 1.3 TI PMBus简介课程(二)
- 未学习 1.4 TI PMBus简介课程(三)
- 未学习 USB Type C介绍
- 未学习 USB PD介绍
- 未学习 45W单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45W双端口AC/DC方案介绍
- 未学习 1.1高频降压变化器的局限
- 未学习 1.2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 未学习 1.3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续
- 未学习 1.4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主要优点
- 未学习 1.5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测试结果
- 未学习 1.6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设计要点
- 未学习 1.7串联电容降压变换器的PCB
- 未学习 1.1反激式变压器的概论
- 未学习 1.2反激式变压器的磁心损耗
- 未学习 1.3反激式变压器的铜损
- 未学习 1.4反激式变压器的漏感和嵌位电压
- 未学习 1.5减小反激式变压器的EMI性能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1) – 应用概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2) – 拓扑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3) – UCD3138控制方案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4) – 测试结果的比较
- 未学习 双向DC-DC 变换器拓扑的对比与设计(5) – 性能及总结
- 未学习 电源系统设计工具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一)课程概览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二)工业及汽车运用DCDC的主要特点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三)降低开关电源EMI干扰的方法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四)通过优化PCB layout 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五)通过控制开关点的Slew Rate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六)通过频率抖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七)通过增加EMI 滤波器有效降低EMI
- 未学习 工业及汽车系统的低EMI电源变换器设计(八)— EMI 优化技巧小结
- 未学习 1.1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 补偿的原因和目的
- 未学习 1.2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零点和极点
- 未学习 1.3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4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功率级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5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反馈回路介绍
- 未学习 1.6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补偿实例
- 未学习 1.7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一部分
- 未学习 1.8 开关模式电源转换器补偿简单易行 —实际应用限制和常见问题第二部分
- 未学习 1.1 升降压变换器的应用,实现方式和拓扑
- 未学习 1.2 LM5175控制的升降压变换器工作原理
- 未学习 1.3 设计举例
- 未学习 1.4 PCB板布局介绍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1)
- 未学习 无线传输功率(2)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1)
- 未学习 多相同步升压型变换器(2)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1)
- 未学习 小功率的AC/DC变换器的控制难题(2)
- 未学习 德州仪器电源新产品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上)
- 未学习 LLC 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分析(下)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上)
- 未学习 基于氮化镓的图腾柱无桥 PFC(CCM)(下)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变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上)
- 未学习 定频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