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4 - 振铃抑制与芯片散热
Loading the player...
将在30s后自动为您播放下一课程
那么第七个问题 我们要讨论的是 我们在开关节点的振铃的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张图里面 这是大概十多伏输入的一个 BUCK 电路 我们看到开关节点上的电压 会有很明显的往上振的过程 而且在电压往下回来之后 也会有大概会有五六个振铃出现 那么它最大的 Peak 电压 相对我们平台电压大概会有十伏的值 很明显的这个点的开关振荡是非常严重的 一般来说这种开关振铃严重 都跟 PCB Layout 会有非常大的关系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 看一下它的 PCB 的布局的情况 下面这个图就显示了这个 BUCK 变换器 它的基本的布局情况 从 PCB 的布局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现象 在芯片周围没有看到任何有关的去耦电容 因为对我们这个芯片来说 它是集成了 BUCK 的上管和下管的开关管的 所以说在这 BUCK 的上管和下管附近 都没有看到有任何电容 放在这个附近来实现去耦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对比的实验 我们在 C1 这个位置放一颗 10uF 的电容 那么我们会从之前 完全没有近距离的去耦电容 在 C1 这个位置放了一个去耦电容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振铃 就是开关节点的振铃 这里明显的就是比之前会小了 那么最大的震动幅度 也是由 10V 变成 8V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 C1 就是这个1206 10uF 电容再往右 就是离芯片更近的地方挪动 把它移到 C3 的位置上 同时的话我们在 C6 的位置上 放一颗 0.1uF 0603 的小的瓷片电容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振铃上 电压又有了更大的改进 那会由之前的 8V 变成现在的 5V 的情况 对于我们这颗芯片来说 它实际上它的 Pin 上它是由左右两端 它是有输入电压作为主要的功率的输入口 那么它实际上是左右对称的 Pin 脚分布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在图 3 里面 它实际上只是在它的左边 放了 C3 跟 C6 也就是 10uF 跟 0.1uF 的电容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在它的右边 在 C8 的位置也放一个 10uF 电容 同时也在靠近芯片的位置 也放一个 0.1uF 小电容 那么就实现左右两端的 输入 Pin 上都有一个去耦电容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 开关节点上的波形明显有了巨大的改善 那么从之前的 10V 变成 8V 变成 5V 那么最后我们通过这个左右对称的放置 就变成振铃只有最大 2V 的 Peak 电压 所以说出现了这种情况 我们首先就要必须要明白 我们这个振铃 它的产生的基本的原理 我们用这个图实际上是显示了 我们整个 BUCK 电路的基本的工作模态 我们这条红色的框 是当我们上管开通的时候 它实际上是由输入电容通过上管 然后经过输出电感 输出电容 然后通过地回路来形成电流回路的 当我们上管关断之后 那么下管开通 那么这个时候就实际上是输出电感 那么通过输出电容 然后对地然后再经过同步整流管 来形成续流的回路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开关节点上 振铃的时序上来看 这个振铃一般都是 发生在上管开通的上升沿的时间 那么我们先看看上管开通之前 整个电路的工作情况 上管开始之前我们同步整流管 这个时候是处于工作状态 也就是会处于我们这个 蓝色的续流的状态 那么芯片知道上管将要开通了 这个时候会提前先关断下管 这个时候我们下管被关断之后 因为我们电感电流是不能发生突变 这个时候电感电流依然会保持 跟之前的一样的流动方向 那么这个时候电感电流会通过输出电容 通过地然后流经下管的体二极管 然后回到我们电感来形成环流 那么这个时候就实际上电感电流 它实际上是通过同步整流管的 体二极管来实现导通的 那么到了下个阶段上管开通 这个时候输入电压会直接通过上管 加到开关节点上 这个时候加在开关节点上的 输入电压会迫使我们下管的体二极管 来实现强迫关断 但是体二极管都是有反向恢复的特性 也就是它需要从输入端 给它一个反向恢复的能量 来实现这个体二极管的完全截止 那么这个反向恢复的能量它的环路 实际上就是在我们下面这个环路会体现 也就是它会由输入的电容通过上管 然后经过我们下管的体二极管到 下管的源极 然后最后再回到输入电容的负极之间 所以说我们经常看到振铃的现象 基本上就是由这个环路 它出现了巨大的 di/dt 来产生的 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 能够把这个环路当中 所寄生的电感 能够把它尽量降到最低 使那个 Ldi/dt 做到最小 因为能够把 L 做小的话 那么相应地 它所产生的这个振铃的电压 会相应地减少 所以说根据我们之前这个分析的话 我们首先第一个要确保的是 要保证这个环路面积要做到最小 也就是说上管跟下管 以及跟输入电容之间这个环路要做到最小 然后第二个 我们同样也不能忽略掉我们这个地平面 比如说在这个环路里面有下管的源极 然后到输入电容的地之间 虽然说在网络上这都是属于地平面 但是我们依然要检查 保证这两点之间有非常小的低阻抗的通路 来确保我们不会有很大的寄生电感 第三个如果这个时候在开关节点上 有个很大的振铃 很明显这个时候 其实这些振铃 都是由一些非常高频的信号所叠加组成的 那么这个时候 对整个系统的 EMI 的特性也会影响非常大 第四个同样道理 就是在我们开关节点上 有个非常大的振铃现象 如果把这个振铃信号分解来看 那么都是一些兆赫兹级的一些信号 它有传导的也会产生一些辐射干扰 那么要确保一些非常敏感的一些信号电路 包括一些反馈 这种包括一些补偿电路 也包括一些检测的一些电路 尽量要远离我们这个开关节点 最后一点 如果说我们无法通过 Layout 做优化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被动的抑制方法 来控制这个开关节点的振铃 比如说我们可以加一个 RC 并联在我们下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 来抑制这个开关振铃的上升跟下降的幅度 同样的话 我们也可以通过在上管 或者是在 BUCK 电路的 上管驱动的自举电容上串一个电阻 来抑制我们上管的开通速度 这些都可以比较有效地 改善我们振铃的幅度 第八个问题 那么这里是两块板子 这两个板上它的输入输出 包括它的上面用的芯片 包括上面用的器件都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我们看在 Board A上 它实际上最大温度就会有 62.6 度 那么在 Board B 上 它的温度最高却只有 52.2 度 我们翻到它的表层来看 如果说看它那个表层温度的话 我们可以看到对 Board A 来说 它的表层的最大温度芯片那块 有 81 度的温度 那么对于 Board B 来说 它的表层的温度却只有 67 度 那么这两个板子它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从我们对 Board A 跟 B 之间的 热成像的结果来看 特别是对于 BOTTOM 面 那么看 BOTTOM 面来说 Board A 很明显的 它比 Board B 它的散热的面积要小很多 特别是在于 Board A 的左下的方向 它基本上它热没有有效的导出去 在 Board B 上 它在芯片周围附近 这个热度有比较明显的传导 同样我们也发现对于 Board B 来说 它的底层基本上是没有 走一些很多的走线 也就是它是有很完整的地平面 在 BOTTOM 层 那么这样子 对它的散热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对我们 Layout 来说 怎么有效的散出我们芯片上的热损耗呢 首先我们必须有 很大的地平面来给芯片来做散热 然后我们也可以在芯片的 热焊盘下面打一些过孔 能够把热导到其它层上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个图里面 假如说最上面这块黑色的是 IC 的芯片 那么它肚皮下面它有很大的热焊盘 首先我们在芯片的热焊盘下面 可以多打几个过孔 通着过孔把热焊盘 上面的热量导到其它的层上去 那可能是导到内层 也有可能是导到底层 那么如果说热是能够有效的导到底层的话 那么底层也要保持很大的地平面的话 那么这个面积越大的话 就更加有利于热的散热 因为面积越大的话 实际上底面的话 就能够有效的 对我们整个空气来进行辐射散热 对于顶层来说 顶层的话 我们也其实是有一部分热 会通过芯片的每个 Pin 上会能够导出去 我们需要在芯片的每个 Pin 上 尽量地引一些铜线出去 然后也能够在顶层上实现一些散热 所以说对于我们一颗芯片来说 它的大部分热量 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热量 都是通过我们芯片的热焊盘来散发出去的 我们这个时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尽量确保 PCB 上 能够有足够大的空间以及容量 能够把我们芯片的热焊盘的热可以导出去 所以说我们实际上 在我们做芯片的覆铜的时候 就是在做封装的时候 会在我们芯片的热焊盘下面 都会多打几个过孔来确保这个热量 能够及时的导到其它层上 另外比较常见问题是 大家肯定很想知道 我们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 我们芯片里面的结温温度 到底达到了多少度 因为我们芯片可能是 125 度的额定温度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在 我们带满载的时候 在最恶劣的情况下 我们芯片的结温到底有到多少度 那么基本上常见的我们的一种测试方法 可能会用热成像仪 来扫我们芯片的壳温 或者是用热电偶接触在芯片的壳上 那么其实这两种测试方法 虽然都说比较有效 但实际上它们测试的都是芯片的壳温 那么从芯片结温到壳温 始终还是有热阻存在的 我们在这里 就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如果大家真实的想知道 我们芯片的里面 结温那个带是多少温度的话 可以采用一种方法 我们通过测量芯片内部的 寄生体二极管的温度来做判断 在我们很多芯片里面 其实都有 PGOOD 脚 来作为整个系统的指示脚 那么 PGOOD 脚一般内置的都是 开漏的 MOS 管 那么这个开漏的 MOS 管 它实际上就会有寄生的体二极管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 就可以通过外部加一个外置的电流源 然后流过这个寄生体二极管 再测量这个寄生体二极管的压降 然后来判断出结温到底是多少度 因为我们这个 PGOOD 上 它的这个寄生二极管 它都是跟其它电路是挨在一起的 所以能够测量出这个 PGOOD 脚上这个寄生二极管的温度 也就是能够准确测量出 我们整个芯片里面的 真正的结温是多少度 右下角这个图实际上 就给出了我们通过测量 这个寄生体二极管的压降来得到温度的曲线图 那如果大家对这个测试方法还有更多兴趣的话 也可以找我们的 Application note 然后来找一些更多的详细的资料
那么第七个问题 我们要讨论的是 我们在开关节点的振铃的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张图里面 这是大概十多伏输入的一个 BUCK 电路 我们看到开关节点上的电压 会有很明显的往上振的过程 而且在电压往下回来之后 也会有大概会有五六个振铃出现 那么它最大的 Peak 电压 相对我们平台电压大概会有十伏的值 很明显的这个点的开关振荡是非常严重的 一般来说这种开关振铃严重 都跟 PCB Layout 会有非常大的关系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 看一下它的 PCB 的布局的情况 下面这个图就显示了这个 BUCK 变换器 它的基本的布局情况 从 PCB 的布局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现象 在芯片周围没有看到任何有关的去耦电容 因为对我们这个芯片来说 它是集成了 BUCK 的上管和下管的开关管的 所以说在这 BUCK 的上管和下管附近 都没有看到有任何电容 放在这个附近来实现去耦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对比的实验 我们在 C1 这个位置放一颗 10uF 的电容 那么我们会从之前 完全没有近距离的去耦电容 在 C1 这个位置放了一个去耦电容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振铃 就是开关节点的振铃 这里明显的就是比之前会小了 那么最大的震动幅度 也是由 10V 变成 8V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 C1 就是这个1206 10uF 电容再往右 就是离芯片更近的地方挪动 把它移到 C3 的位置上 同时的话我们在 C6 的位置上 放一颗 0.1uF 0603 的小的瓷片电容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振铃上 电压又有了更大的改进 那会由之前的 8V 变成现在的 5V 的情况 对于我们这颗芯片来说 它实际上它的 Pin 上它是由左右两端 它是有输入电压作为主要的功率的输入口 那么它实际上是左右对称的 Pin 脚分布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在图 3 里面 它实际上只是在它的左边 放了 C3 跟 C6 也就是 10uF 跟 0.1uF 的电容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在它的右边 在 C8 的位置也放一个 10uF 电容 同时也在靠近芯片的位置 也放一个 0.1uF 小电容 那么就实现左右两端的 输入 Pin 上都有一个去耦电容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 开关节点上的波形明显有了巨大的改善 那么从之前的 10V 变成 8V 变成 5V 那么最后我们通过这个左右对称的放置 就变成振铃只有最大 2V 的 Peak 电压 所以说出现了这种情况 我们首先就要必须要明白 我们这个振铃 它的产生的基本的原理 我们用这个图实际上是显示了 我们整个 BUCK 电路的基本的工作模态 我们这条红色的框 是当我们上管开通的时候 它实际上是由输入电容通过上管 然后经过输出电感 输出电容 然后通过地回路来形成电流回路的 当我们上管关断之后 那么下管开通 那么这个时候就实际上是输出电感 那么通过输出电容 然后对地然后再经过同步整流管 来形成续流的回路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开关节点上 振铃的时序上来看 这个振铃一般都是 发生在上管开通的上升沿的时间 那么我们先看看上管开通之前 整个电路的工作情况 上管开始之前我们同步整流管 这个时候是处于工作状态 也就是会处于我们这个 蓝色的续流的状态 那么芯片知道上管将要开通了 这个时候会提前先关断下管 这个时候我们下管被关断之后 因为我们电感电流是不能发生突变 这个时候电感电流依然会保持 跟之前的一样的流动方向 那么这个时候电感电流会通过输出电容 通过地然后流经下管的体二极管 然后回到我们电感来形成环流 那么这个时候就实际上电感电流 它实际上是通过同步整流管的 体二极管来实现导通的 那么到了下个阶段上管开通 这个时候输入电压会直接通过上管 加到开关节点上 这个时候加在开关节点上的 输入电压会迫使我们下管的体二极管 来实现强迫关断 但是体二极管都是有反向恢复的特性 也就是它需要从输入端 给它一个反向恢复的能量 来实现这个体二极管的完全截止 那么这个反向恢复的能量它的环路 实际上就是在我们下面这个环路会体现 也就是它会由输入的电容通过上管 然后经过我们下管的体二极管到 下管的源极 然后最后再回到输入电容的负极之间 所以说我们经常看到振铃的现象 基本上就是由这个环路 它出现了巨大的 di/dt 来产生的 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 能够把这个环路当中 所寄生的电感 能够把它尽量降到最低 使那个 Ldi/dt 做到最小 因为能够把 L 做小的话 那么相应地 它所产生的这个振铃的电压 会相应地减少 所以说根据我们之前这个分析的话 我们首先第一个要确保的是 要保证这个环路面积要做到最小 也就是说上管跟下管 以及跟输入电容之间这个环路要做到最小 然后第二个 我们同样也不能忽略掉我们这个地平面 比如说在这个环路里面有下管的源极 然后到输入电容的地之间 虽然说在网络上这都是属于地平面 但是我们依然要检查 保证这两点之间有非常小的低阻抗的通路 来确保我们不会有很大的寄生电感 第三个如果这个时候在开关节点上 有个很大的振铃 很明显这个时候 其实这些振铃 都是由一些非常高频的信号所叠加组成的 那么这个时候 对整个系统的 EMI 的特性也会影响非常大 第四个同样道理 就是在我们开关节点上 有个非常大的振铃现象 如果把这个振铃信号分解来看 那么都是一些兆赫兹级的一些信号 它有传导的也会产生一些辐射干扰 那么要确保一些非常敏感的一些信号电路 包括一些反馈 这种包括一些补偿电路 也包括一些检测的一些电路 尽量要远离我们这个开关节点 最后一点 如果说我们无法通过 Layout 做优化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被动的抑制方法 来控制这个开关节点的振铃 比如说我们可以加一个 RC 并联在我们下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 来抑制这个开关振铃的上升跟下降的幅度 同样的话 我们也可以通过在上管 或者是在 BUCK 电路的 上管驱动的自举电容上串一个电阻 来抑制我们上管的开通速度 这些都可以比较有效地 改善我们振铃的幅度 第八个问题 那么这里是两块板子 这两个板上它的输入输出 包括它的上面用的芯片 包括上面用的器件都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我们看在 Board A上 它实际上最大温度就会有 62.6 度 那么在 Board B 上 它的温度最高却只有 52.2 度 我们翻到它的表层来看 如果说看它那个表层温度的话 我们可以看到对 Board A 来说 它的表层的最大温度芯片那块 有 81 度的温度 那么对于 Board B 来说 它的表层的温度却只有 67 度 那么这两个板子它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从我们对 Board A 跟 B 之间的 热成像的结果来看 特别是对于 BOTTOM 面 那么看 BOTTOM 面来说 Board A 很明显的 它比 Board B 它的散热的面积要小很多 特别是在于 Board A 的左下的方向 它基本上它热没有有效的导出去 在 Board B 上 它在芯片周围附近 这个热度有比较明显的传导 同样我们也发现对于 Board B 来说 它的底层基本上是没有 走一些很多的走线 也就是它是有很完整的地平面 在 BOTTOM 层 那么这样子 对它的散热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对我们 Layout 来说 怎么有效的散出我们芯片上的热损耗呢 首先我们必须有 很大的地平面来给芯片来做散热 然后我们也可以在芯片的 热焊盘下面打一些过孔 能够把热导到其它层上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个图里面 假如说最上面这块黑色的是 IC 的芯片 那么它肚皮下面它有很大的热焊盘 首先我们在芯片的热焊盘下面 可以多打几个过孔 通着过孔把热焊盘 上面的热量导到其它的层上去 那可能是导到内层 也有可能是导到底层 那么如果说热是能够有效的导到底层的话 那么底层也要保持很大的地平面的话 那么这个面积越大的话 就更加有利于热的散热 因为面积越大的话 实际上底面的话 就能够有效的 对我们整个空气来进行辐射散热 对于顶层来说 顶层的话 我们也其实是有一部分热 会通过芯片的每个 Pin 上会能够导出去 我们需要在芯片的每个 Pin 上 尽量地引一些铜线出去 然后也能够在顶层上实现一些散热 所以说对于我们一颗芯片来说 它的大部分热量 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热量 都是通过我们芯片的热焊盘来散发出去的 我们这个时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尽量确保 PCB 上 能够有足够大的空间以及容量 能够把我们芯片的热焊盘的热可以导出去 所以说我们实际上 在我们做芯片的覆铜的时候 就是在做封装的时候 会在我们芯片的热焊盘下面 都会多打几个过孔来确保这个热量 能够及时的导到其它层上 另外比较常见问题是 大家肯定很想知道 我们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 我们芯片里面的结温温度 到底达到了多少度 因为我们芯片可能是 125 度的额定温度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在 我们带满载的时候 在最恶劣的情况下 我们芯片的结温到底有到多少度 那么基本上常见的我们的一种测试方法 可能会用热成像仪 来扫我们芯片的壳温 或者是用热电偶接触在芯片的壳上 那么其实这两种测试方法 虽然都说比较有效 但实际上它们测试的都是芯片的壳温 那么从芯片结温到壳温 始终还是有热阻存在的 我们在这里 就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如果大家真实的想知道 我们芯片的里面 结温那个带是多少温度的话 可以采用一种方法 我们通过测量芯片内部的 寄生体二极管的温度来做判断 在我们很多芯片里面 其实都有 PGOOD 脚 来作为整个系统的指示脚 那么 PGOOD 脚一般内置的都是 开漏的 MOS 管 那么这个开漏的 MOS 管 它实际上就会有寄生的体二极管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 就可以通过外部加一个外置的电流源 然后流过这个寄生体二极管 再测量这个寄生体二极管的压降 然后来判断出结温到底是多少度 因为我们这个 PGOOD 上 它的这个寄生二极管 它都是跟其它电路是挨在一起的 所以能够测量出这个 PGOOD 脚上这个寄生二极管的温度 也就是能够准确测量出 我们整个芯片里面的 真正的结温是多少度 右下角这个图实际上 就给出了我们通过测量 这个寄生体二极管的压降来得到温度的曲线图 那如果大家对这个测试方法还有更多兴趣的话 也可以找我们的 Application note 然后来找一些更多的详细的资料
那么第七个问题
我们要讨论的是
我们在开关节点的振铃的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张图里面
这是大概十多伏输入的一个 BUCK 电路
我们看到开关节点上的电压
会有很明显的往上振的过程
而且在电压往下回来之后
也会有大概会有五六个振铃出现
那么它最大的 Peak 电压
相对我们平台电压大概会有十伏的值
很明显的这个点的开关振荡是非常严重的
一般来说这种开关振铃严重
都跟 PCB Layout 会有非常大的关系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
看一下它的 PCB 的布局的情况
下面这个图就显示了这个 BUCK 变换器
它的基本的布局情况
从 PCB 的布局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现象
在芯片周围没有看到任何有关的去耦电容
因为对我们这个芯片来说
它是集成了 BUCK 的上管和下管的开关管的
所以说在这 BUCK 的上管和下管附近
都没有看到有任何电容
放在这个附近来实现去耦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对比的实验
我们在 C1 这个位置放一颗 10uF 的电容
那么我们会从之前
完全没有近距离的去耦电容
在 C1 这个位置放了一个去耦电容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振铃
就是开关节点的振铃
这里明显的就是比之前会小了
那么最大的震动幅度
也是由 10V 变成 8V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 C1
就是这个1206 10uF 电容再往右
就是离芯片更近的地方挪动
把它移到 C3 的位置上
同时的话我们在 C6 的位置上
放一颗 0.1uF 0603 的小的瓷片电容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振铃上
电压又有了更大的改进
那会由之前的 8V 变成现在的 5V 的情况
对于我们这颗芯片来说
它实际上它的 Pin 上它是由左右两端
它是有输入电压作为主要的功率的输入口
那么它实际上是左右对称的 Pin 脚分布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在图 3 里面
它实际上只是在它的左边
放了 C3 跟 C6
也就是 10uF 跟 0.1uF 的电容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在它的右边
在 C8 的位置也放一个 10uF 电容
同时也在靠近芯片的位置
也放一个 0.1uF 小电容
那么就实现左右两端的
输入 Pin 上都有一个去耦电容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
开关节点上的波形明显有了巨大的改善
那么从之前的 10V 变成 8V 变成 5V
那么最后我们通过这个左右对称的放置
就变成振铃只有最大 2V 的 Peak 电压
所以说出现了这种情况
我们首先就要必须要明白
我们这个振铃
它的产生的基本的原理
我们用这个图实际上是显示了
我们整个 BUCK 电路的基本的工作模态
我们这条红色的框
是当我们上管开通的时候
它实际上是由输入电容通过上管
然后经过输出电感 输出电容
然后通过地回路来形成电流回路的
当我们上管关断之后
那么下管开通
那么这个时候就实际上是输出电感
那么通过输出电容
然后对地然后再经过同步整流管
来形成续流的回路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开关节点上
振铃的时序上来看
这个振铃一般都是
发生在上管开通的上升沿的时间
那么我们先看看上管开通之前
整个电路的工作情况
上管开始之前我们同步整流管
这个时候是处于工作状态
也就是会处于我们这个
蓝色的续流的状态
那么芯片知道上管将要开通了
这个时候会提前先关断下管
这个时候我们下管被关断之后
因为我们电感电流是不能发生突变
这个时候电感电流依然会保持
跟之前的一样的流动方向
那么这个时候电感电流会通过输出电容
通过地然后流经下管的体二极管
然后回到我们电感来形成环流
那么这个时候就实际上电感电流
它实际上是通过同步整流管的
体二极管来实现导通的
那么到了下个阶段上管开通
这个时候输入电压会直接通过上管
加到开关节点上
这个时候加在开关节点上的
输入电压会迫使我们下管的体二极管
来实现强迫关断
但是体二极管都是有反向恢复的特性
也就是它需要从输入端
给它一个反向恢复的能量
来实现这个体二极管的完全截止
那么这个反向恢复的能量它的环路
实际上就是在我们下面这个环路会体现
也就是它会由输入的电容通过上管
然后经过我们下管的体二极管到
下管的源极
然后最后再回到输入电容的负极之间
所以说我们经常看到振铃的现象
基本上就是由这个环路
它出现了巨大的 di/dt 来产生的
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
能够把这个环路当中
所寄生的电感
能够把它尽量降到最低
使那个 Ldi/dt 做到最小
因为能够把 L 做小的话
那么相应地
它所产生的这个振铃的电压
会相应地减少
所以说根据我们之前这个分析的话
我们首先第一个要确保的是
要保证这个环路面积要做到最小
也就是说上管跟下管
以及跟输入电容之间这个环路要做到最小
然后第二个
我们同样也不能忽略掉我们这个地平面
比如说在这个环路里面有下管的源极
然后到输入电容的地之间
虽然说在网络上这都是属于地平面
但是我们依然要检查
保证这两点之间有非常小的低阻抗的通路
来确保我们不会有很大的寄生电感
第三个如果这个时候在开关节点上
有个很大的振铃
很明显这个时候
其实这些振铃
都是由一些非常高频的信号所叠加组成的
那么这个时候
对整个系统的 EMI 的特性也会影响非常大
第四个同样道理
就是在我们开关节点上
有个非常大的振铃现象
如果把这个振铃信号分解来看
那么都是一些兆赫兹级的一些信号
它有传导的也会产生一些辐射干扰
那么要确保一些非常敏感的一些信号电路
包括一些反馈
这种包括一些补偿电路
也包括一些检测的一些电路
尽量要远离我们这个开关节点
最后一点
如果说我们无法通过 Layout 做优化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被动的抑制方法
来控制这个开关节点的振铃
比如说我们可以加一个 RC
并联在我们下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
来抑制这个开关振铃的上升跟下降的幅度
同样的话
我们也可以通过在上管
或者是在 BUCK 电路的
上管驱动的自举电容上串一个电阻
来抑制我们上管的开通速度
这些都可以比较有效地
改善我们振铃的幅度
第八个问题
那么这里是两块板子
这两个板上它的输入输出
包括它的上面用的芯片
包括上面用的器件都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我们看在 Board A上
它实际上最大温度就会有 62.6 度
那么在 Board B 上
它的温度最高却只有 52.2 度
我们翻到它的表层来看
如果说看它那个表层温度的话
我们可以看到对 Board A 来说
它的表层的最大温度芯片那块
有 81 度的温度
那么对于 Board B 来说
它的表层的温度却只有 67 度
那么这两个板子它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从我们对 Board A 跟 B 之间的
热成像的结果来看
特别是对于 BOTTOM 面
那么看 BOTTOM 面来说
Board A 很明显的
它比 Board B 它的散热的面积要小很多
特别是在于 Board A 的左下的方向
它基本上它热没有有效的导出去
在 Board B 上
它在芯片周围附近
这个热度有比较明显的传导
同样我们也发现对于 Board B 来说
它的底层基本上是没有
走一些很多的走线
也就是它是有很完整的地平面
在 BOTTOM 层
那么这样子
对它的散热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对我们 Layout 来说
怎么有效的散出我们芯片上的热损耗呢
首先我们必须有
很大的地平面来给芯片来做散热
然后我们也可以在芯片的
热焊盘下面打一些过孔
能够把热导到其它层上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个图里面
假如说最上面这块黑色的是 IC 的芯片
那么它肚皮下面它有很大的热焊盘
首先我们在芯片的热焊盘下面
可以多打几个过孔
通着过孔把热焊盘
上面的热量导到其它的层上去
那可能是导到内层
也有可能是导到底层
那么如果说热是能够有效的导到底层的话
那么底层也要保持很大的地平面的话
那么这个面积越大的话
就更加有利于热的散热
因为面积越大的话
实际上底面的话
就能够有效的
对我们整个空气来进行辐射散热
对于顶层来说
顶层的话
我们也其实是有一部分热
会通过芯片的每个 Pin 上会能够导出去
我们需要在芯片的每个 Pin 上
尽量地引一些铜线出去
然后也能够在顶层上实现一些散热
所以说对于我们一颗芯片来说
它的大部分热量
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热量
都是通过我们芯片的热焊盘来散发出去的
我们这个时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尽量确保 PCB 上
能够有足够大的空间以及容量
能够把我们芯片的热焊盘的热可以导出去
所以说我们实际上
在我们做芯片的覆铜的时候
就是在做封装的时候
会在我们芯片的热焊盘下面
都会多打几个过孔来确保这个热量
能够及时的导到其它层上
另外比较常见问题是
大家肯定很想知道
我们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
我们芯片里面的结温温度
到底达到了多少度
因为我们芯片可能是 125 度的额定温度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在
我们带满载的时候
在最恶劣的情况下
我们芯片的结温到底有到多少度
那么基本上常见的我们的一种测试方法
可能会用热成像仪
来扫我们芯片的壳温
或者是用热电偶接触在芯片的壳上
那么其实这两种测试方法
虽然都说比较有效
但实际上它们测试的都是芯片的壳温
那么从芯片结温到壳温
始终还是有热阻存在的
我们在这里
就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如果大家真实的想知道
我们芯片的里面
结温那个带是多少温度的话
可以采用一种方法
我们通过测量芯片内部的
寄生体二极管的温度来做判断
在我们很多芯片里面
其实都有 PGOOD 脚
来作为整个系统的指示脚
那么 PGOOD 脚一般内置的都是
开漏的 MOS 管
那么这个开漏的 MOS 管
它实际上就会有寄生的体二极管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
就可以通过外部加一个外置的电流源
然后流过这个寄生体二极管
再测量这个寄生体二极管的压降
然后来判断出结温到底是多少度
因为我们这个 PGOOD 上
它的这个寄生二极管
它都是跟其它电路是挨在一起的
所以能够测量出这个
PGOOD 脚上这个寄生二极管的温度
也就是能够准确测量出
我们整个芯片里面的
真正的结温是多少度
右下角这个图实际上
就给出了我们通过测量
这个寄生体二极管的压降来得到温度的曲线图
那如果大家对这个测试方法还有更多兴趣的话
也可以找我们的 Application note
然后来找一些更多的详细的资料
那么第七个问题 我们要讨论的是 我们在开关节点的振铃的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张图里面 这是大概十多伏输入的一个 BUCK 电路 我们看到开关节点上的电压 会有很明显的往上振的过程 而且在电压往下回来之后 也会有大概会有五六个振铃出现 那么它最大的 Peak 电压 相对我们平台电压大概会有十伏的值 很明显的这个点的开关振荡是非常严重的 一般来说这种开关振铃严重 都跟 PCB Layout 会有非常大的关系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 看一下它的 PCB 的布局的情况 下面这个图就显示了这个 BUCK 变换器 它的基本的布局情况 从 PCB 的布局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现象 在芯片周围没有看到任何有关的去耦电容 因为对我们这个芯片来说 它是集成了 BUCK 的上管和下管的开关管的 所以说在这 BUCK 的上管和下管附近 都没有看到有任何电容 放在这个附近来实现去耦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对比的实验 我们在 C1 这个位置放一颗 10uF 的电容 那么我们会从之前 完全没有近距离的去耦电容 在 C1 这个位置放了一个去耦电容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振铃 就是开关节点的振铃 这里明显的就是比之前会小了 那么最大的震动幅度 也是由 10V 变成 8V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 C1 就是这个1206 10uF 电容再往右 就是离芯片更近的地方挪动 把它移到 C3 的位置上 同时的话我们在 C6 的位置上 放一颗 0.1uF 0603 的小的瓷片电容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振铃上 电压又有了更大的改进 那会由之前的 8V 变成现在的 5V 的情况 对于我们这颗芯片来说 它实际上它的 Pin 上它是由左右两端 它是有输入电压作为主要的功率的输入口 那么它实际上是左右对称的 Pin 脚分布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在图 3 里面 它实际上只是在它的左边 放了 C3 跟 C6 也就是 10uF 跟 0.1uF 的电容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在它的右边 在 C8 的位置也放一个 10uF 电容 同时也在靠近芯片的位置 也放一个 0.1uF 小电容 那么就实现左右两端的 输入 Pin 上都有一个去耦电容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 开关节点上的波形明显有了巨大的改善 那么从之前的 10V 变成 8V 变成 5V 那么最后我们通过这个左右对称的放置 就变成振铃只有最大 2V 的 Peak 电压 所以说出现了这种情况 我们首先就要必须要明白 我们这个振铃 它的产生的基本的原理 我们用这个图实际上是显示了 我们整个 BUCK 电路的基本的工作模态 我们这条红色的框 是当我们上管开通的时候 它实际上是由输入电容通过上管 然后经过输出电感 输出电容 然后通过地回路来形成电流回路的 当我们上管关断之后 那么下管开通 那么这个时候就实际上是输出电感 那么通过输出电容 然后对地然后再经过同步整流管 来形成续流的回路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开关节点上 振铃的时序上来看 这个振铃一般都是 发生在上管开通的上升沿的时间 那么我们先看看上管开通之前 整个电路的工作情况 上管开始之前我们同步整流管 这个时候是处于工作状态 也就是会处于我们这个 蓝色的续流的状态 那么芯片知道上管将要开通了 这个时候会提前先关断下管 这个时候我们下管被关断之后 因为我们电感电流是不能发生突变 这个时候电感电流依然会保持 跟之前的一样的流动方向 那么这个时候电感电流会通过输出电容 通过地然后流经下管的体二极管 然后回到我们电感来形成环流 那么这个时候就实际上电感电流 它实际上是通过同步整流管的 体二极管来实现导通的 那么到了下个阶段上管开通 这个时候输入电压会直接通过上管 加到开关节点上 这个时候加在开关节点上的 输入电压会迫使我们下管的体二极管 来实现强迫关断 但是体二极管都是有反向恢复的特性 也就是它需要从输入端 给它一个反向恢复的能量 来实现这个体二极管的完全截止 那么这个反向恢复的能量它的环路 实际上就是在我们下面这个环路会体现 也就是它会由输入的电容通过上管 然后经过我们下管的体二极管到 下管的源极 然后最后再回到输入电容的负极之间 所以说我们经常看到振铃的现象 基本上就是由这个环路 它出现了巨大的 di/dt 来产生的 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 能够把这个环路当中 所寄生的电感 能够把它尽量降到最低 使那个 Ldi/dt 做到最小 因为能够把 L 做小的话 那么相应地 它所产生的这个振铃的电压 会相应地减少 所以说根据我们之前这个分析的话 我们首先第一个要确保的是 要保证这个环路面积要做到最小 也就是说上管跟下管 以及跟输入电容之间这个环路要做到最小 然后第二个 我们同样也不能忽略掉我们这个地平面 比如说在这个环路里面有下管的源极 然后到输入电容的地之间 虽然说在网络上这都是属于地平面 但是我们依然要检查 保证这两点之间有非常小的低阻抗的通路 来确保我们不会有很大的寄生电感 第三个如果这个时候在开关节点上 有个很大的振铃 很明显这个时候 其实这些振铃 都是由一些非常高频的信号所叠加组成的 那么这个时候 对整个系统的 EMI 的特性也会影响非常大 第四个同样道理 就是在我们开关节点上 有个非常大的振铃现象 如果把这个振铃信号分解来看 那么都是一些兆赫兹级的一些信号 它有传导的也会产生一些辐射干扰 那么要确保一些非常敏感的一些信号电路 包括一些反馈 这种包括一些补偿电路 也包括一些检测的一些电路 尽量要远离我们这个开关节点 最后一点 如果说我们无法通过 Layout 做优化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被动的抑制方法 来控制这个开关节点的振铃 比如说我们可以加一个 RC 并联在我们下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 来抑制这个开关振铃的上升跟下降的幅度 同样的话 我们也可以通过在上管 或者是在 BUCK 电路的 上管驱动的自举电容上串一个电阻 来抑制我们上管的开通速度 这些都可以比较有效地 改善我们振铃的幅度 第八个问题 那么这里是两块板子 这两个板上它的输入输出 包括它的上面用的芯片 包括上面用的器件都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我们看在 Board A上 它实际上最大温度就会有 62.6 度 那么在 Board B 上 它的温度最高却只有 52.2 度 我们翻到它的表层来看 如果说看它那个表层温度的话 我们可以看到对 Board A 来说 它的表层的最大温度芯片那块 有 81 度的温度 那么对于 Board B 来说 它的表层的温度却只有 67 度 那么这两个板子它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从我们对 Board A 跟 B 之间的 热成像的结果来看 特别是对于 BOTTOM 面 那么看 BOTTOM 面来说 Board A 很明显的 它比 Board B 它的散热的面积要小很多 特别是在于 Board A 的左下的方向 它基本上它热没有有效的导出去 在 Board B 上 它在芯片周围附近 这个热度有比较明显的传导 同样我们也发现对于 Board B 来说 它的底层基本上是没有 走一些很多的走线 也就是它是有很完整的地平面 在 BOTTOM 层 那么这样子 对它的散热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对我们 Layout 来说 怎么有效的散出我们芯片上的热损耗呢 首先我们必须有 很大的地平面来给芯片来做散热 然后我们也可以在芯片的 热焊盘下面打一些过孔 能够把热导到其它层上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个图里面 假如说最上面这块黑色的是 IC 的芯片 那么它肚皮下面它有很大的热焊盘 首先我们在芯片的热焊盘下面 可以多打几个过孔 通着过孔把热焊盘 上面的热量导到其它的层上去 那可能是导到内层 也有可能是导到底层 那么如果说热是能够有效的导到底层的话 那么底层也要保持很大的地平面的话 那么这个面积越大的话 就更加有利于热的散热 因为面积越大的话 实际上底面的话 就能够有效的 对我们整个空气来进行辐射散热 对于顶层来说 顶层的话 我们也其实是有一部分热 会通过芯片的每个 Pin 上会能够导出去 我们需要在芯片的每个 Pin 上 尽量地引一些铜线出去 然后也能够在顶层上实现一些散热 所以说对于我们一颗芯片来说 它的大部分热量 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热量 都是通过我们芯片的热焊盘来散发出去的 我们这个时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尽量确保 PCB 上 能够有足够大的空间以及容量 能够把我们芯片的热焊盘的热可以导出去 所以说我们实际上 在我们做芯片的覆铜的时候 就是在做封装的时候 会在我们芯片的热焊盘下面 都会多打几个过孔来确保这个热量 能够及时的导到其它层上 另外比较常见问题是 大家肯定很想知道 我们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 我们芯片里面的结温温度 到底达到了多少度 因为我们芯片可能是 125 度的额定温度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在 我们带满载的时候 在最恶劣的情况下 我们芯片的结温到底有到多少度 那么基本上常见的我们的一种测试方法 可能会用热成像仪 来扫我们芯片的壳温 或者是用热电偶接触在芯片的壳上 那么其实这两种测试方法 虽然都说比较有效 但实际上它们测试的都是芯片的壳温 那么从芯片结温到壳温 始终还是有热阻存在的 我们在这里 就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如果大家真实的想知道 我们芯片的里面 结温那个带是多少温度的话 可以采用一种方法 我们通过测量芯片内部的 寄生体二极管的温度来做判断 在我们很多芯片里面 其实都有 PGOOD 脚 来作为整个系统的指示脚 那么 PGOOD 脚一般内置的都是 开漏的 MOS 管 那么这个开漏的 MOS 管 它实际上就会有寄生的体二极管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 就可以通过外部加一个外置的电流源 然后流过这个寄生体二极管 再测量这个寄生体二极管的压降 然后来判断出结温到底是多少度 因为我们这个 PGOOD 上 它的这个寄生二极管 它都是跟其它电路是挨在一起的 所以能够测量出这个 PGOOD 脚上这个寄生二极管的温度 也就是能够准确测量出 我们整个芯片里面的 真正的结温是多少度 右下角这个图实际上 就给出了我们通过测量 这个寄生体二极管的压降来得到温度的曲线图 那如果大家对这个测试方法还有更多兴趣的话 也可以找我们的 Application note 然后来找一些更多的详细的资料
那么第七个问题
我们要讨论的是
我们在开关节点的振铃的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张图里面
这是大概十多伏输入的一个 BUCK 电路
我们看到开关节点上的电压
会有很明显的往上振的过程
而且在电压往下回来之后
也会有大概会有五六个振铃出现
那么它最大的 Peak 电压
相对我们平台电压大概会有十伏的值
很明显的这个点的开关振荡是非常严重的
一般来说这种开关振铃严重
都跟 PCB Layout 会有非常大的关系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
看一下它的 PCB 的布局的情况
下面这个图就显示了这个 BUCK 变换器
它的基本的布局情况
从 PCB 的布局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现象
在芯片周围没有看到任何有关的去耦电容
因为对我们这个芯片来说
它是集成了 BUCK 的上管和下管的开关管的
所以说在这 BUCK 的上管和下管附近
都没有看到有任何电容
放在这个附近来实现去耦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对比的实验
我们在 C1 这个位置放一颗 10uF 的电容
那么我们会从之前
完全没有近距离的去耦电容
在 C1 这个位置放了一个去耦电容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振铃
就是开关节点的振铃
这里明显的就是比之前会小了
那么最大的震动幅度
也是由 10V 变成 8V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 C1
就是这个1206 10uF 电容再往右
就是离芯片更近的地方挪动
把它移到 C3 的位置上
同时的话我们在 C6 的位置上
放一颗 0.1uF 0603 的小的瓷片电容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振铃上
电压又有了更大的改进
那会由之前的 8V 变成现在的 5V 的情况
对于我们这颗芯片来说
它实际上它的 Pin 上它是由左右两端
它是有输入电压作为主要的功率的输入口
那么它实际上是左右对称的 Pin 脚分布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在图 3 里面
它实际上只是在它的左边
放了 C3 跟 C6
也就是 10uF 跟 0.1uF 的电容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在它的右边
在 C8 的位置也放一个 10uF 电容
同时也在靠近芯片的位置
也放一个 0.1uF 小电容
那么就实现左右两端的
输入 Pin 上都有一个去耦电容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
开关节点上的波形明显有了巨大的改善
那么从之前的 10V 变成 8V 变成 5V
那么最后我们通过这个左右对称的放置
就变成振铃只有最大 2V 的 Peak 电压
所以说出现了这种情况
我们首先就要必须要明白
我们这个振铃
它的产生的基本的原理
我们用这个图实际上是显示了
我们整个 BUCK 电路的基本的工作模态
我们这条红色的框
是当我们上管开通的时候
它实际上是由输入电容通过上管
然后经过输出电感 输出电容
然后通过地回路来形成电流回路的
当我们上管关断之后
那么下管开通
那么这个时候就实际上是输出电感
那么通过输出电容
然后对地然后再经过同步整流管
来形成续流的回路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开关节点上
振铃的时序上来看
这个振铃一般都是
发生在上管开通的上升沿的时间
那么我们先看看上管开通之前
整个电路的工作情况
上管开始之前我们同步整流管
这个时候是处于工作状态
也就是会处于我们这个
蓝色的续流的状态
那么芯片知道上管将要开通了
这个时候会提前先关断下管
这个时候我们下管被关断之后
因为我们电感电流是不能发生突变
这个时候电感电流依然会保持
跟之前的一样的流动方向
那么这个时候电感电流会通过输出电容
通过地然后流经下管的体二极管
然后回到我们电感来形成环流
那么这个时候就实际上电感电流
它实际上是通过同步整流管的
体二极管来实现导通的
那么到了下个阶段上管开通
这个时候输入电压会直接通过上管
加到开关节点上
这个时候加在开关节点上的
输入电压会迫使我们下管的体二极管
来实现强迫关断
但是体二极管都是有反向恢复的特性
也就是它需要从输入端
给它一个反向恢复的能量
来实现这个体二极管的完全截止
那么这个反向恢复的能量它的环路
实际上就是在我们下面这个环路会体现
也就是它会由输入的电容通过上管
然后经过我们下管的体二极管到
下管的源极
然后最后再回到输入电容的负极之间
所以说我们经常看到振铃的现象
基本上就是由这个环路
它出现了巨大的 di/dt 来产生的
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
能够把这个环路当中
所寄生的电感
能够把它尽量降到最低
使那个 Ldi/dt 做到最小
因为能够把 L 做小的话
那么相应地
它所产生的这个振铃的电压
会相应地减少
所以说根据我们之前这个分析的话
我们首先第一个要确保的是
要保证这个环路面积要做到最小
也就是说上管跟下管
以及跟输入电容之间这个环路要做到最小
然后第二个
我们同样也不能忽略掉我们这个地平面
比如说在这个环路里面有下管的源极
然后到输入电容的地之间
虽然说在网络上这都是属于地平面
但是我们依然要检查
保证这两点之间有非常小的低阻抗的通路
来确保我们不会有很大的寄生电感
第三个如果这个时候在开关节点上
有个很大的振铃
很明显这个时候
其实这些振铃
都是由一些非常高频的信号所叠加组成的
那么这个时候
对整个系统的 EMI 的特性也会影响非常大
第四个同样道理
就是在我们开关节点上
有个非常大的振铃现象
如果把这个振铃信号分解来看
那么都是一些兆赫兹级的一些信号
它有传导的也会产生一些辐射干扰
那么要确保一些非常敏感的一些信号电路
包括一些反馈
这种包括一些补偿电路
也包括一些检测的一些电路
尽量要远离我们这个开关节点
最后一点
如果说我们无法通过 Layout 做优化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被动的抑制方法
来控制这个开关节点的振铃
比如说我们可以加一个 RC
并联在我们下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
来抑制这个开关振铃的上升跟下降的幅度
同样的话
我们也可以通过在上管
或者是在 BUCK 电路的
上管驱动的自举电容上串一个电阻
来抑制我们上管的开通速度
这些都可以比较有效地
改善我们振铃的幅度
第八个问题
那么这里是两块板子
这两个板上它的输入输出
包括它的上面用的芯片
包括上面用的器件都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我们看在 Board A上
它实际上最大温度就会有 62.6 度
那么在 Board B 上
它的温度最高却只有 52.2 度
我们翻到它的表层来看
如果说看它那个表层温度的话
我们可以看到对 Board A 来说
它的表层的最大温度芯片那块
有 81 度的温度
那么对于 Board B 来说
它的表层的温度却只有 67 度
那么这两个板子它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从我们对 Board A 跟 B 之间的
热成像的结果来看
特别是对于 BOTTOM 面
那么看 BOTTOM 面来说
Board A 很明显的
它比 Board B 它的散热的面积要小很多
特别是在于 Board A 的左下的方向
它基本上它热没有有效的导出去
在 Board B 上
它在芯片周围附近
这个热度有比较明显的传导
同样我们也发现对于 Board B 来说
它的底层基本上是没有
走一些很多的走线
也就是它是有很完整的地平面
在 BOTTOM 层
那么这样子
对它的散热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对我们 Layout 来说
怎么有效的散出我们芯片上的热损耗呢
首先我们必须有
很大的地平面来给芯片来做散热
然后我们也可以在芯片的
热焊盘下面打一些过孔
能够把热导到其它层上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个图里面
假如说最上面这块黑色的是 IC 的芯片
那么它肚皮下面它有很大的热焊盘
首先我们在芯片的热焊盘下面
可以多打几个过孔
通着过孔把热焊盘
上面的热量导到其它的层上去
那可能是导到内层
也有可能是导到底层
那么如果说热是能够有效的导到底层的话
那么底层也要保持很大的地平面的话
那么这个面积越大的话
就更加有利于热的散热
因为面积越大的话
实际上底面的话
就能够有效的
对我们整个空气来进行辐射散热
对于顶层来说
顶层的话
我们也其实是有一部分热
会通过芯片的每个 Pin 上会能够导出去
我们需要在芯片的每个 Pin 上
尽量地引一些铜线出去
然后也能够在顶层上实现一些散热
所以说对于我们一颗芯片来说
它的大部分热量
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热量
都是通过我们芯片的热焊盘来散发出去的
我们这个时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尽量确保 PCB 上
能够有足够大的空间以及容量
能够把我们芯片的热焊盘的热可以导出去
所以说我们实际上
在我们做芯片的覆铜的时候
就是在做封装的时候
会在我们芯片的热焊盘下面
都会多打几个过孔来确保这个热量
能够及时的导到其它层上
另外比较常见问题是
大家肯定很想知道
我们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
我们芯片里面的结温温度
到底达到了多少度
因为我们芯片可能是 125 度的额定温度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在
我们带满载的时候
在最恶劣的情况下
我们芯片的结温到底有到多少度
那么基本上常见的我们的一种测试方法
可能会用热成像仪
来扫我们芯片的壳温
或者是用热电偶接触在芯片的壳上
那么其实这两种测试方法
虽然都说比较有效
但实际上它们测试的都是芯片的壳温
那么从芯片结温到壳温
始终还是有热阻存在的
我们在这里
就给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如果大家真实的想知道
我们芯片的里面
结温那个带是多少温度的话
可以采用一种方法
我们通过测量芯片内部的
寄生体二极管的温度来做判断
在我们很多芯片里面
其实都有 PGOOD 脚
来作为整个系统的指示脚
那么 PGOOD 脚一般内置的都是
开漏的 MOS 管
那么这个开漏的 MOS 管
它实际上就会有寄生的体二极管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
就可以通过外部加一个外置的电流源
然后流过这个寄生体二极管
再测量这个寄生体二极管的压降
然后来判断出结温到底是多少度
因为我们这个 PGOOD 上
它的这个寄生二极管
它都是跟其它电路是挨在一起的
所以能够测量出这个
PGOOD 脚上这个寄生二极管的温度
也就是能够准确测量出
我们整个芯片里面的
真正的结温是多少度
右下角这个图实际上
就给出了我们通过测量
这个寄生体二极管的压降来得到温度的曲线图
那如果大家对这个测试方法还有更多兴趣的话
也可以找我们的 Application note
然后来找一些更多的详细的资料
视频报错
手机看
扫码用手机观看
收藏本课程
视频简介
5.4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4 - 振铃抑制与芯片散热
所属课程:2018 PSDS研讨会系列视频
发布时间:2018.04.11
视频集数:34
本节视频时长:00:12:43
本次研讨会重点探讨了谐振变换器拓扑综述、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D类音频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等问题。
//=$v1;?>
//=$v['id']?>//=$v['down_category']?>//=$v['link']?>//=$v['is_dl']?>//=$v['link']?>//=$v['name']?>//=$v['name']?>
//=$v['id']?>//=$v['down_category']?>//=$v['path']?>//=$v['is_dl']?>//=$v['path']?>//=$v['name']?>//=$v['name']?>
////=count($lesson['bbsinfo'])?>
//=$elink?>//=$elink?>//=$tags[0]?>//=$tags[0]?>//=$elink?>//= $elink?>//=$tags[1]?>//=$tags[1]?>
//=$lesson['bbs'];?>
//=count($lesson['bb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