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直流和隔离式直流/直流开关稳压器
最新课程
- 高压系统功能安全简介
- 揭秘高压应用安规中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管理微型逆变器中的电源转换挑战
- 比较三相工业系统的交流/直流电源转换拓扑
- 隔离认证概述及其对高压设计的意义
- 在基于 GaN 的电源中实现钛金级效率
- 提高 800V SiC 牵引逆变器效率和功率密度的主要设计注意事项
- 如何设计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储能系统
- 使用传统升压控制器创建初级侧调节反激式转换器
- 相移全桥转换器基础知识
热门课程
2.2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二)
大家好
我是德州仪器的系统工程师 David
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块分享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
下面我们继续讲解
同步整流的控制方法
自驱 基于漏源电压的控制
基于伏秒平衡的控制
以及自适应的控制
在有些拓扑中
同步整流的控制非常简单
不需要专门的控制芯片
例如同步降压线路
和有源钳位正激拓扑
在同步 BUCK 中
我们利用 MOS 管代替续流的二极管
两个开关管的驱动信号
工作在互补的方式
只需要控制两个互补信号的死区时间
而对于有源钳位正激拓扑
可以采用简单的自驱的方式
来实现副边的同步整流
因为当原边的下管开通时
根据变压器的极性
可以得出在副边上端为正 下端为负
这样整流管就可以打开
而续流管就可以关断
所以在有源钳位正激拓扑中
实现同步整流也比较简单
但是这种自驱的方式也有一些限制
副边的电感工作在 CCM 模式
会有比较大的轻载损耗
对于像另外一些拓扑
反激 有源钳位反激 LLC 拓扑
由于它们工作原理的复杂性
所以需要专门的同步整流芯片
下面我们接着讲解
同步整流的控制方法
VDS 采样是比较基本的同步整流控制方法
它的运行原理是
通过监控同步整流管的
压降来获得电流的方向以及大小
进而来控制同步整流管的开通和关断
首先看一个反激的电流波形
电流基本上是一个三角波
定义电流方向
从漏极流入源极流出
可以看到电流始终为负值
如果同步整流没有驱动信号
MOS 管一直关断
电流通过体二极管也可以正常工作
但是导通损耗会比较大
当电流流经二极管时
MOS 管的 VDS 电压
即为负的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值
所以如果这个正向二极管的电压
可以采样以及和一个导通门槛值比较
就可以在当体二极管导通后
开通 MOS 管
在 MOS 管开通后
它的电压降即为 RDS(ON) 的压降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 MOS 管的 RDS(ON)
作为采样电阻来获得电流的方向以及大小
当电流接近为零时
可以设定关断的门槛值 VTH-OFF
一旦采样倒 VDS 到达关断门槛值
我们可以采用这个信号
来关断同步整流
所以 MOS 管的控制
和二极管工作方式非常同步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适用于很多拓扑
尽管如此
这种控制方法中
比较器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首先比较器需要能处理 MOS 管的电压应力
有时会达到 100V
另外关断的门槛值大约为几个毫伏
所以对比较器的要求比较高
既能处理几个毫伏的电压
也能承受一百伏的电压应力
而且响应速度要非常快
为了避免采样几个毫伏的电压
伏秒平衡的控制方法提出
VDS 采样是
当采样到电压降到几个毫伏
来关断同步整流
伏秒平衡控制方法
是基于伏秒平衡来关断同步整流
以 DCM 反激为例
当原边管子导通时
原边电流线性增加
也就是正的伏秒
当副边导通时电流线性下降
代表负的伏秒
所以如果能测量到正的伏秒和负的伏秒
以及能检测到电流过零点
也就能及时的关断同步整流
这种方法不用去采样几个毫伏的电压
所以对噪音没有太大敏感
尽管如此
这种控制方法也有一些本身的限制
首先伏秒平衡只能保证在 DCM 模式下
当工作在 CCM 模式
即使在稳态时伏秒平衡
但是在做动态跳变时
伏秒并不平衡
所以这种控制方法不能应用在 CCM 模式
而且像 LLC 有源钳位反激拓扑
伏秒并不平衡
同样也不能应用在这种场合
另外一种同步整流控制方法是
最小化体二极管导通时间的
自适应的同步整流控制
像之前我们讨论的 VDS 采样原理
当检测到体二极管导通后
经过一个短的时间的延时
然后去开通同步整流管
在 MOS 管关断前
用一个比较小的门槛电压去关断
但是总是以二极管的导通结束
UCD7138 是一个同步整流的驱动芯片
这个芯片可以把二极管导通的时间
反馈给数字控制器 UCD3138
UCD3138 可以精密的调节
同步整流的时间
提前一点开通和延时关断
来最小化体二极管的导通时间
经过几个周期的调整
体二极管导通的时间可以获得最小化
同步整流可以达到最优化
尽管这种方式可以达到最小的导通损耗
但是它需要复杂的控制和精密的调节
而且必须对动态做特殊处理
当同步整流的导通时间
随着周期变化比较大时
需要去避免原边管子
和副边管子同时导通的风险
谢谢大家
- 未学习 1.1谐振变换器拓扑综述
- 未学习 1.2基本二元和三元谐振拓扑
- 未学习 1.3LLC串联谐振变换器
- 未学习 1.4宽输入输出范围谐振变换器
- 未学习 1.5谐振变换器改进型
- 未学习 1.6谐振变换器设计挑战
- 未学习 1.7寄生参数的影响及谐振变换器选型指导
- 未学习 2.1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一)
- 未学习 2.2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二)
- 未学习 2.3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三)
- 未学习 2.4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四)
- 未学习 2.5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五)
- 未学习 2.6 同步整流的控制及其挑战(六)
- 未学习 3.1 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一)
- 未学习 3.2 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二)
- 未学习 3.3 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三)
- 未学习 3.4 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四)
- 未学习 3.5 基于氮化镓和硅管的有源嵌位反激变换器的比较(五)
- 未学习 4.1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一部分 - 音频功放基础(上)
- 未学习 4.2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一部分 - 音频功放基础(下)
- 未学习 4.3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二部分 - 电源对音频质量的影响
- 未学习 4.4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三部分 - AC-DC电源(上)
- 未学习 4.5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三部分 - AC-DC电源(下)
- 未学习 4.6 D类功放的电源解决方案第四部分 - 车载音频电源
- 未学习 5.1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1 - 输出波动和芯片过热
- 未学习 5.2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2 - 电感饱和与电压跌落
- 未学习 5.3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3 - 环路不稳与软启保护
- 未学习 5.4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4 - 振铃抑制与芯片散热
- 未学习 5.5 直流直流转换器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5 - 输出与环路测量
- 未学习 6.1 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1 - 环路增益概述
- 未学习 6.2 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2 - 环路增益测试方法
- 未学习 6.3 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3 - 测试设置
- 未学习 6.4 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4 - 测试电路
- 未学习 6.5 关于测量电源环路增益的注意事项5 - 测试连接方式